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

In English
工作状态
把日子过成诗|奔涌吧后浪
编辑:user 来源: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 发布:2020-11-26 浏览:1545

作者介绍

 雨珠(王金环),女,1967年2月出生于北京,1989年大学毕业于北京经济学院(现首都经贸大学)8511班,1993年与高中及大学同班同学刘继军步入婚姻殿堂。

2006年,刘继军罹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人),开启了抗冻人生。夫妻俩人与大学同窗共同创建了北京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现任理事长。


跑着跑着,就长高了。

还记得幼年时居住在四合院里,中式的建筑,前廊后厦。还没上学的我,张开双臂尚且围不拢廊前的大红漆柱。屋后有一个静静的小院,是爸妈最喜欢收拾的地方。一个院子住了四户人家,院子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空场。夏天,小伙伴们踩着小板凳捉蜻蜓、逮蝴蝶;冬天,哥哥姐姐带着我们踢皮球,那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一种皮球,拳头般大小,打在身上也不会疼。依稀记得穿着花棉袄从小巷的一端跑到另一端,抬起头,能远远望见夕阳下矗立在大片院落之上的鼓楼,有没有鸽子盘旋确实记不清了,但是鸽子哨是常听到的,那就是我幼年记忆里老北京的声音。

 

玩着玩着,就长大了。

大杂院里住着几十户人家,虽然不比四合院安静,但是家家都有几个小孩子,倒也热闹。时代造就了特殊的文化产物:社会主义向阳大院,大院“组长”要组织思想政治学习,组织文艺活动。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停电的夜晚,银色的月光洒在院子里,大人们围坐着聊天,孩子们就都跑出来玩游戏,大孩子领头,游戏无外乎“周扒皮半夜鸡叫”,或者是捉迷藏。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院子里的孩子从这里起步,也从这里走向各自的事业和生活。深夜,西单电报大楼的钟声一遍遍响起,我数着钟声朦胧入睡,再听着钟声一次次醒来。这钟声就是记忆中,陪伴我成长的老北京的声音。

 

长着长着,就成家了。

一切都顺其自然。同窗7年,彼此都是初恋,却没有轰轰烈烈地恋爱一场。甚至因为羞涩,那场被赞相当隆重的婚礼,事先都没好意思去看一眼地点,更谈不上商议流程。

婚礼现场完全按照司仪——新郎同事的指令去做。婚车停下来,我发现我在红毯的这一侧,于是就很自然地打开车门,拉着新郎一起下了车。从相识到结婚,历经11年,我们就这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走着走着,就把生活酿成了蜜。

从一无所有,到营造起自己的小窝,如燕子衔泥般筑起的小巢,是我们最心仪的地方,无论去到哪里,期盼早一分钟到家的感觉最是甜蜜。

从没想过人生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取得多么大的成功,我们放松、惬意地生活,共同承担该尽的责任,享受努力工作的快乐。

 

活着活着,就把日子过成了诗。

一夜秋风至,落花乱沾衣,与ALS的偶遇让生活变得凝重,蜷居陋室成了日子的主旋律。不经意间,窗外的两行法国梧桐树悄然换成了银杏树,让我意识到倏忽间已过了十四年。深秋时节,漫天的银杏叶将街道装扮得一片金黄,树上、树下、路边、车顶……缤纷的落叶惹得人们不忍打扫。初冬的第一场雪轻轻飘落,两个学龄前的幼儿兀自跑到银杏树下,用小手捧起轿车风挡上的雪,却为了该把这雪送到哪里而呢喃私语。

这就是生活,所有的遇见都是因缘,所有的甘苦都是修炼。春的气息不会遗漏每一个角落,去寻找吧,用心灵,用思想,用呼吸……每一次寻找都有不同的意义,这就是生活,把日子过成诗。


原“病友作品集”自今日起更名为“奔涌吧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