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

In English
研究进展
独家!“渐冻人”新药依达拉奉昨获FDA批准,樊东升教授权威解读
编辑:user 来源: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 发布:2017-05-07 浏览:12614

导读】ALS(“渐冻人”)是一种罕见的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会变得肌肉无力,甚至瘫痪,并在出现首次症状的3~5年内发生呼吸衰竭而亡。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大约有12000 - 15000的美国人患有该病。

1.    依达拉奉治疗ALS新突破!

美国时间5月5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新药依拉达奉上市,用于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ALS)患者。

A.L.S,全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又因美国著名棒球明星Lou Gehrig死于此病故在美国又称为葛雷克氏症,是运动神经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简称M.N.D.)的一种。

因为特征性表现是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故它还有一个广为中国俗大众熟悉的名字:渐冻人。

据悉,本次获批的新药依达拉奉就是用来治疗此种疾病,它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被认为能够缓解氧化应激的影响,而这可能是ALS发病和病情发展的关键因素。


该药物的抗氧化作用被认为能够为神经系统提供神经保护性支持,潜在延缓疾病发展或限制额外伤害。

依达拉奉由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给患者,通过静脉输液给予。一疗程需连续进行6个周期,除初始治疗周期,每日给药,持续14天,随后为14天的无药物治疗外,其余周期的治疗方式均为在14天内给药10天,随后14天不使用药物。

在一项于日本进行的为期6个月的临床试验中,依达拉奉显示出治疗ALS的疗效。在试验中,137名患者随机接受依达拉奉治疗或安慰剂治疗。在实验的第24周,对患者进行日常运动能力的临床评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在日常运动能力方面下降较少。

FDA曾授予这种药物孤儿药物认定,提供激励机制来协助和鼓励罕见病药物的开发。

对于此次依达拉奉获批,引用该领域的一名医生Jean-Matine的话来说,这不是终点,因为它将吹响ALS治疗药物研发的号角。

无独有偶,美国的ALS Advocasy协会也发声,宣称我们再也不会等上22年这么久了,因为它的出现,将使该领域下一个新药的研发时间缩短。

那么依达拉奉的获批,对于国内ALS的治疗现状究竟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呢?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并采访了国内ALS领域的顶级专家。

2.    国内ALS诊疗研究现状

受访专家:樊东升,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北京大学神经病学学系主任。曾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2002—2012)。兼任世界卒中组织(WSO)董事会成员、中华神经病学会副主委、中华神经病学会肌电图与临床生理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医学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ALS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以下是访谈实录:

1.中国的ALS患者有多少?中国ALS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国的ALS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国际有什么异同?

樊教授:目前尚无基于人口学上的统计,但流行病学有过相应研究。中国ALS患者的特点有

  • l患者更年轻,世界上ALS患者的起病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而中国的ALS患者则普遍在50岁左右。
  • l生存普遍较长,中国ALS患者以出现球部肌肉功能障碍,存在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起病的类型,仅不到为20%,加上患病年纪较轻,因此生存状况相较国际上同类患者,普遍较长,总体上预后相对较好。


2.在中国,医患对这个疾病认知状况如何?临床上,对于ALS的诊断,目前有哪些方法?

樊教授:疾病的医患认识方面,信息仍不对称。ALS在2014年的冰桶挑战后更为熟知的名字是“渐冻人”的称呼,这实际上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叫法,内涵并不严格。渐冻人取自ALS症状中,逐渐丧失行动能力的特点,但很多神经肌肉疾病如帕金森病、肌营养不良等疾病也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因此“渐冻人”实际上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但同样受益于冰桶挑战,“渐冻人”的称呼目前已特指ALS疾病,因此尽管ALS作为罕见病中的一种,但冰桶挑战对ALS疾病的认知推广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到疾病晚期,患者的症状非常明显,不存在诊断困难,但晚期的诊断对于治疗而言,意义已不大,故ALS的诊断重点聚焦在疾病早期,目前临床上比较重要且有一定早期诊断意义的检查手段是肌电图,其他的重要检测如腰穿检测脑脊液中的NSL,是新近很重要的生物标记,但还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目前临床上进行的各种化验检查更多用于鉴别诊断。

3.资料显示,您是ALS专家协作组的副主任委员,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该学术组织的发展情况和工作内容吗?

樊教授:ALS协作组是由北京协和医院崔丽英教授牵头的一个自发性学术交流组织,距今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从开始的协和医院、北医三院、301医院等几家医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几十家医院的一个临床协作以及学术交流的大平台,一直致力于ALS的学术推广和交流,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4.中国ALS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目前有哪些?在研的新药计划呢?

樊教授:ALS的治疗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包括有:

  • 早期的营养支持,我们知道ALS是一种能量消耗性疾病,因此前期的营养支持对疾病的转归,病人的预后作用明显。比如,我们常见的体重指数BMI对于ALS患者预后的就很有参考价值,有研究表明BMI指数较大的患者,疾病的转归与预后较好,而短时间内BMI指标下降较快的患者,往往疾病进展迅速。


 

  • 呼吸支持,在ALS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功能及体内缺氧状况与转归关系十分密切,如最新研究显示那些有夜间睡眠呼吸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会加剧ALS的发展,因此对于患者我们常建议早期使用家用无创呼吸机,这并不意味着患者的呼吸已有问题,而是一种积极改善潜在慢性缺氧状态的治疗与缓解手段,从而起到延缓ALS疾病的进展治疗作用。


 

药物治疗方面,常年来,明确有效的药物,也是美国FDA唯一批准的药物只有利鲁唑,每年虽然有很多其他药物在临床研究阶段,但一直没有真正在临床获得成功,因此,此次依达拉奉的获批,终于给临床上ALS的药物治疗提供了一个新选择。

 

5.日本、韩国2015年依达拉奉获批了ALS适应症,现在美国FDA也批准了依达拉奉作为的ALS新药,对此您有何评价?你认为这款药物是否也适用于中国患者?

樊教授:依达拉奉的作用机理是清除自由基,目前主要应用于脑血管方面,用于消除缺血后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由于其清除能力较强,因此对于缓解内质网机能障碍,保护神经的缺血缺氧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2003年我就在国内做过相应的临床研究,证明该药对ALS患者是安全的,结果发表在《中国现代神经病学杂志》上,由于该研究是单中心试验,研究对象较少,尚无法得出依达拉奉治疗ALS有效的结果,但需要指出的是,除肾功能不全,肾脏代谢障碍的患者不适宜使用依达拉奉外,我们的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在用于治疗中国ALS患者的安全性方面没有问题。

 

2015年6月,日本批准了依达拉奉用于治疗ALS后,依拉达奉在韩国也很快获批,研究结果引起了美国FDA的高度重视,经过详细的临床研究,以及一步步严格的论证,如今美国也批准了依达拉奉关于ALS的适应证。从时间上来看,这个周期相较于其他药物而言,已经是非常快了,更进一步证实了美国FDA对于该药的重视。

毕竟这是自20世纪90年代,力如太上市20多年以来,经验证,治疗ALS确实有效的一个新药,尤其是依达拉奉与利鲁唑两者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因此存在协同用药的可能,因此此次依达拉奉ALS适应证美国FDA获批,对ALS患者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

国内方面,美国FDA的批准以及研究结果为中国SFDA的提供了依据,加上相关研究、动物及临床试验是由日本方面首先开展,患者状况更为接近,此外,依达拉奉作为脑血管药物已出现在国内相关治疗指南上,并纳入医保范围,且相较于利鲁唑的高自费价格,患者更容易负担的起,因此我对依达拉奉在国内治疗ALS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需要指出的是,依达拉奉虽然被证实对ALS患者有效,但这并不意味着用了该药就能完全治愈患者,因此也不能将其“神化”。

6.在中国,先声药业12年前实现依达拉奉首上市,并一直将其作为治疗脑梗死脑出血等方面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先声药业近期也研发了疗效和安全性更好的复方依达拉奉。临床方面,有否相关合作发展中国的ALS新适应证的计划?

樊教授:如前所述,对于拉达拉奉治疗ALS的研究,国内早有研究。而现阶段我们的工作重点分为两步:

第一,是希望美国FDA的通过能对中国CFDA起到促进作用,并通过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它的疗效。

第二,是我们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并验证,复方依达拉奉对于治疗ALS方面的疗效。因为复方依达拉奉的自由基清除效果,较依达拉奉本身更强,因此这给我们供了思路,希望能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进行验证,为ALS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转自 MED24